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163.com/15/0426/01/AO3F5OS600014Q4P.html"
門診中討論病情與患者溝通為患者檢查做治療 滑膜炎、滑囊炎、腰椎間盤突出等骨病雖然是常見病,但許多患者在癥狀初期,很容易將不同的骨病混淆,以至于自行錯誤治療和就醫。在本期的“我陪主任上門診”中,記者在省三院骨科采訪時發現,一些病患其實在一年前就應該就診,但是由于對疾病認識的誤區,遲遲沒有就醫治療,最終導致病情拖延。 誤區一:滑膜炎和滑囊炎是一回事 “滑膜炎和滑囊炎都是骨關節無菌炎癥性疾病,他們多與急性外傷、慢性勞損、著涼受累等原因有關,但感染、腫瘤、免疫疾病有時也會累及滑膜,但很少累及滑囊,治療方法也類似,因此易被人們概念混淆。例如患肢制動,熱敷(外傷后24小時冷敷),對癥止痛消腫藥物,嚴重時需要手術。” 王主任介紹,上述二者是有關系又獨立的兩個病。最大的區別是解剖部位不一樣,滑膜是指關節內的疏松結締組織,形狀和質地類似銀耳,和關節軟骨協調起到潤滑關節,減少震動等作用。而滑囊位于關節外和關節周圍內部含有少許滑液的封閉性囊,少數與關節相通,位于關節附近的骨突與肌腱或肌肉及皮膚之間。在摩擦力或壓力較大的地方都存在有滑囊。它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滑動,并減少人體軟組織與骨組織間的摩擦和壓迫。 他還指出,可以簡單理解為滑膜是關節內的潤滑劑,滑囊是關節外肌肉韌帶的潤滑劑。人體大關節如肩、膝、肘、髖等既有滑膜也有滑囊,有的部位如腳后跟,坐骨結節等只有滑囊沒有滑膜。 誤區二: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管狹窄是一個病 采訪中,王主任還提到一組易被人們混淆的骨病,那就是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管狹窄。其實,在醫學上會各增加一個“癥”字表明其是病癥的名字,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椎管狹窄癥都是腰椎退變性疾病,在先天發育特殊、勞累、受傷、著涼等發病誘因下出現。以腰疼腿疼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二者略有區別,或者說腰椎間盤突出是造成腰椎管狹窄的原因之一,因為發病率高所以被提及的多一些。 腰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體之間的腰椎間盤髓核突破了生理屏障(纖維環和后縱韌帶)突入腰椎管,造成腰椎管相對容積不足,刺激了腰部神經根,所以以腰部臀部后側至腿后側的坐骨神經放射性疼,不能伸直腿為主要變現。而腰椎管狹窄除了間盤突出的原因,還可以是椎管內的韌帶增生肥厚鈣化,多以腰疼,走不了遠路為主要表現,有些沒有腿部放射疼(我們專業上叫間歇性跛行,也就是開始可以走,走不了多遠必須休息,休息后可以再次行走,走會又必須休息,每次能走的距離越來越短)。 “可以形象的理解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下水道里由于水管壁不夠結實和防水擠壓或者滲入進去了外部的石灰水泥等,造成水管內擁擠;腰椎管狹窄癥還可以是本身水管內壁慢慢沉積了水銹等,造成擁擠。” 在保健和治療方法上,他們較為類似,都是注意熱敷保暖,鍛煉腰背肌力量,避免外傷和過度和長期疲勞,如果有下肢放射性麻疼和間歇性跛行等等神經損傷癥狀要去醫院做檢查。 誤區三:腰腿疼是“熱敷、冰敷”都可以 有的患者在腰腿痛時喜歡熱敷,有的則習慣冰敷,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采訪中,王主任指出,肢體外傷后,為了盡快盡量消腫止痛,應抬高患肢(肢體高于心臟水平),冰敷24小時,制動休息(不要強忍著疼腫參加工作和做家務勞動,否則會延長恢復時間且降低預后結果),有經驗的朋友可以在肢體尚不明顯腫脹時加壓包扎。前面四條是運動醫學外傷后的Rice原則,也就是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包扎,Elevation抬高。 而老年性或者是疲勞性造成的腰腿疼,排除炎癥感染等原因,可以每天熱敷局部15分鐘一到兩次,改善血液循環,熱敷后毛孔張開再涂抹外用藥效果會更好。
關鍵字標籤:乾濕兩用熱敷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