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p5w.net/qjsxy/yjzbr/201705/t20170525_1813848.htm"
能夠做一家有江湖地位的企業 比一家上市企業更有意義。 ——弘信電子李強 FPC,柔性電路板。 它與人類基因組,生物克隆技術等并稱為21世紀十大科技創新。 是數碼電器、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電子設備的大腦與神經,“指令”得靠它發送。 今天登陸創業板的弘信電子,是專業生產FPC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成立十四年,它如何由一家注冊資金150萬元的小作坊企業,成長到資產超過15億的行業龍頭?在3C電子高速發展的現在,它怎樣與國外巨頭搶占市場? 全景財經本期《約見·資本人》專訪弘信電子(300657)董事長李強、總經理王毅。 弘信電子的成立,源于三個人的一拍即合。 記者:兩位認識多久了? 李強:第一次見面應該是2002年,認識十五年了。 因為我原來是本科的時候讀的也是IT,所以對IT,對科技還是有興趣,剛好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創始人,叫李毅峰他是我的高中同學,同時又跟王毅一起在創業,大家特別有一個信任關系,王毅是中國最早一批做FPC的,所以應該來說一拍即合。 王毅:最開始到廈門我是做電子產品,最開始是小家電,后來有朋友跟我說到,(FPC)這個東西很好,我憑我自己的直覺,我覺得這種可以彎折這種器件的產品,未來是有需要的,而且需要會很大。當時的注冊資本金也是很少,我們總共就是湊了150萬,開始創業。 (弘信電子創業三人行) 記者:當時進入FPC這塊的市場環境怎么樣? 王毅:我當時是國內最早的,有沒有FPC產品,當時有可能都是屬于外企,就是國外的企業在中國的制造廠,民營的,當時還真的是非常少。 2003年,弘信電子成立。當時市場以PCB剛性電路板為主,柔性電路板FPC都是從國外進口。一開始,沒名氣的弘信電子只能選擇一些雜牌小企業合作。 (公司初創時租的一層一千平米廠房) 記者:當時公司員工大概是多少人? 王毅:2003年注冊的時候就幾個人,2004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大量招人,但是所謂的大量也是百來十號人,所以2003年實際上我們是沒有銷售額的,2004年才開始銷售。 李強:我覺得應該是在2004年的春節以后,才開始有小批量的東西出來,真正大批量應該到2004年的四季度才開始有大批量的銷售。 記者: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市場對于這一塊不是很熟知的,那弘信電子怎么去打開這個市場? 李強:畢竟是作坊式的,剛開始還是跟一些不知名的,小型的企業合作,公司應該首先得活下來。 王毅:二三線的一些客戶先做,然后在做二三線的客戶的過程中,把我們自己的管理、我們產品的穩定性展現給我們后來的這些客戶看,信任也是一個慢慢建立的過程。 李強:其實我們剛開始做二三線客戶的時候,我們利潤很好的。 記者:這個利潤差會有多大? 李強:差好幾倍。但是當時我們有一個比較超前的認識,可能還是要往一些品牌的客戶,更有實力、更有前景的客戶去做,才能夠走下來。但以當時公司的狀態,其實做那些客戶是不掙錢的。比如說你在做三線客戶的時候,這個東西他認為是合格的,但你同樣的東西拿到品牌客戶那里去,他就認為你這個是次品,就是廢品。第二個,因為他是品牌,圍著他的人太多了,所以說相對你的價格方面可能就不一樣。 其實當時這種轉型是蠻痛苦的一種轉型,就是說你得放棄一些很賺錢的業務,去做一些不賺錢的業務,所以我們從三四線到二三線,到一二線,這樣一路往上走,雖然過程都很艱難,但是路是越走越寬的。 (董事長李強在敲鐘儀式現場) 舍棄了高利潤的小客戶,2007年,弘信電子開始切入一線品牌,先后獲得深天馬、夏新等大客戶訂單。營收規模也從2004年的1千萬,擴大到2008年的一個億。也就在這一年,李強又做了個大膽的決定。 李強:我印象中是2008年12月28日,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當時整個制造業是哀鴻遍野,我們當時建了現在這個工業園區,別人都害怕,都收縮了,我們反而在那個時候做了重大投入,形成了現在這個工業園。 記者:當時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一個決定呢? 李強:還是我們對未來的一個信心跟我們的決心,另外那時候投入的成本是最低的,所有東西都便宜得一塌糊涂。 記者:不擔心投出來沒有銷量嗎? 李強:我覺得還是剛才講的信心嘛。 王毅:還有對行業的判斷,你肯定要認為這個行業一定會好,就是信心也要很足。 李強:從工廠來看,第一個階段是在租用的一個很破舊的一層樓,大概一千多平方,不到兩千平方。第二個階段,當時是買了一棟廠房,2007年搬進去的,一棟廠房是一萬多一點點。到了2008年建這個廠,這個廠建完之后,我們的生產規模就超過10萬平米,所以應該是三個數量級,一千、一萬、十萬,這么一個變化。 (公司的生產線) 如果說,在金融危機里擴大生產規模,是李強的一次大膽嘗試。那么,在2015年,上市路上的一次大手筆投入,則是李強近乎豪賭的冒險。 李強:我們其實在上市之前,做了一個特別重大的投入就是卷對卷的生產線,這個國內沒人干過,我們是第一家干的,有可能干不成功。第二個,甚至對上市都產生一定的影響,當期的攤銷,其實都會呈現在報告期當中的。 記者:這個當時投入的成本花了多少? 李強:四個多億,對我們一家沒上市的公司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 王毅:為什麼我們要做卷對卷,是因為我們判斷未來的軟板,越來越薄,它要求的集成度越來越大,在有限的空間里頭,它需要IC的功能強大的時候,你就越來越密,越來越細,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實際上對我們這個工藝來說,它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卷對卷生產線的基材就是拉撐來做的,這邊收料這邊放料,孔化這些都用鐳射,然后一卷一卷來做的,所以它的整個收放料都崩得很直,很細的線路可以做出來。 所以我們也跟我們的一些客戶講,也許現在這種細線條的占比還不夠高,但是弘信愿意出來做嘗試,愿意提前做技術儲備。 記者:還不是客戶找你們來提出要求,是你們主動的。 王毅:我們看到市場是這個方向,我們提前為客戶做這種技術儲備,到今年,我發覺,很多東西,我們的設備越來越契合現在的產品。你等到他需要的時候,他這種產品已經出來的時候,你再來已經來不及了。 記者:有一些股東不理解怎么辦? 李強: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應該也是碰到了很多的阻力,特別是我們很多PE的股東,他們認為公司上市是第一要務,而不是去投新技術、新裝備,去冒險,但是我們始終認為,能夠做一家有江湖地位的企業比一家上市企業更有意義。 如今,弘信電子年營收超過10個億,市占率在FPC內資企業里排第一。隨著FCP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未來,公司決定繼續擴大產能,來迎接顯示屏的大爆發。 (在上市現場公司員工大合唱,視頻指路文末) 王毅:最近兩三年,我認為在屏的爆發會來得很猛烈,因為顯示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每個部分,微波爐,甚至洗衣機、電視、手機,這些都要屏,每一個屏你肯定要跟我們FPC來對接,才有辦法實現它的功能, 記者:現在做這一塊的公司也特別多,弘信怎么在市場當中能吃到這塊蛋糕? 王毅:其實軟板做得特別大的幾家還是在日本,臺灣算是第二梯隊,其實這么多年,我們為什麼這么投入,也帶著這么一著氣節在里頭,就是說我們民族工業不要輸給國外的企業。 從我們的客戶端來說,很多以前是國外的,他們現在也開始在成長了,這種產業的轉移,不光是我們FPC,我們的上游已經開始轉移了,而這些企業是非常愿意選用國內的供應鏈的。 記者:現在弘信電子已經上市了,算是符合李總您對于江湖地位的要求了吧? 李強:遠遠沒達到,其實我覺得所謂的江湖地位更多的是這個行業中具有巨大影響力,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毅:現在弘信電子,我個人認為,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產能,我們已經半年24小時運轉,年三十、大年初一都上班,都供不過來,我在想,上市完之后我們要迅速擴大產能。 記者:要擴大多少倍? 王毅:目前我們已經規劃在做了,我們會以非常快的速度翻一倍,很快。 李強:部分產能下半年應該就可以看得出來,大的產能明年就可以看出來。 柔性電子是一個顛覆性的,革命性的東西,因為它對整個技術的要求根本不是以前這些技術所能夠滿足的,未來我們可能一個顯示放在口袋里面,卷一卷,像一張紙一樣,打開就是一部手機,再打開就是一部電腦,再打開就是一個電視,甚至是一個巨型屏幕。 (公司高管和員工在上市現場的合唱《弘信之歌》)
關鍵字標籤:pcba
|